ISO9001纠正措施(上)
后续跟踪及持续改进
组织根据GB/T19001-2016标准要求,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
检查确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于在审核中发现的合格,包括体系性不合格、实施性不合格、效果性不合格,受审核的区域管理的管理者应确保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并进行跟踪活动。使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改进,实现新的突破,再上台阶,这是内部审核的目的所在。
在内部审核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及对策,对纠正措施开展后续跟踪活动具有特别的重大意义,这是一个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应用质量管理七项原则所决定的。组织要下功夫花力气搞好这项工作,不断持续改进,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时“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的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一般是针对那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重复性或重大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它不同于纠正。纠正是对不合格的处置,因此纠正和纠正措施概念并不同。有些不合格进行纠正即可。但有效消除在内部审核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重复性或重大的不合格及其原因,采取科学的纠正措施避免再发生,并举一反三,以防本区域或其他区域重返类似问题,开展质量改进的活动,就不能把它看做一项简单的过程。强调要系统识别和管理这过程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按照过程方法原则,采用PDCA模式是过程得到增值。
一、 纠正措施的制定
纠正措施的制定是PDCA循环的P阶段,即GB/T19001-2016标准所述的策划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为四个步骤:
(一)分析现状,查找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认为,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不能不分主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抓住主要因素打歼灭战,有限的资源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并推介由意大利社会经济学家巴雷托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情况使用的“排列图”应用在质量管理领域,目前已成为人们用来查找、分析质量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应用了“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同样对纠正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不合格,也应从分析不合格入手,寻找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这样做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防止制定措施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措施的有效性。
(二)分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确定改进目标
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产生一个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做到集思广益,把原因找准,明确各种原因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中主要原因,确定改进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纠正措施。
(三)针对主要与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排列图的方法找出问题的主要因素,然后寻找这些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这样采取纠正措施就有针对性。
措施提出后,同时还要有完成这些措施的时间进度,即在实施情况结果或检查要求。在实施纠正措施的过程中,对措施的实施强调应按5W1H要求明确:
1 为什么要这样纠正;
2 纠正的目的是什么;
3 在什么地方纠正;
4 什么时候纠正和纠正期限;
5 有谁去纠正;
6 怎样去纠正。
形成一项科学的纠正方案,以实现纠正目标。
(四)评价这些纠正措施并做出选择,纠正措施的认可与批准
区域的管理者对内部审核发现的不合格应认证组织寻找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对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认真评价、选择、认可这些措施方案,明确纠正目标和具体要求,这时科学的、经济的、上下一致的认可过程,它体现采取纠正措施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又体现了采取的就这措施的系统方法,使实施措施具有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效率性,达到1+1>2的目的。
经过上下认可的纠正措施还需要管理者代表批准,这有利于:
1. 纠正措施形成一个正规的实施方案。
2. 相关部门、岗位明确实施措施的责任。
3. 纠正措施的实施程序化、条理化、科学化。
4. 纠正措施取得领导的支持。
二、 纠正措施的实施
纠正措施的实施是PDCA循环的D阶段,即GB/T19001-2016标准所述的实施过程。内部审核的不合格从原因分析至形成批准的方案只是计划的内容,纸上的东西,要真正从根本上改进必须按照方案要求扎扎实实去做,还要克服各种阻力、惰性和虎头蛇尾的现象。在实施中严格按照规定,做到三个必须:
——必须按方案计划时间完成有关要求,实现纠正目的。
——必须认真对待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对相关部门和岗位有不同意见的,要做到步调一致、意见一致,需要领导帮助的,要报告给管理者代表调整计划和给予帮助。
——必须加强信息反馈,在实施纠正措施过程中,存在大量需要沟通的信息,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可以达到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性和一致性。